暴雨天气在预测上有什么难度?

暴雨(torrential rain)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。我们常常会觉得暴雨天气预测不准确。那是因为暴雨天气预测有难度。是什么难度呢?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!

暴雨天气为什么难预测?

暴雨通常是由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,也就是说暴雨云团的空间尺度一般会在20~200公里之间,但现在,我们两个探空站之间的距离至少也在200公里以上。打个比方,就好比是用网捕鱼,我们的网眼太大,暴雨云团很容易就会成为漏网之鱼。我们现在使用遥感等手段例如气象卫星、雷达进行探测,获取更多的气象信息,尤其是云团内部的信息。

获取信息还只是提供预报的第一步,如何将这些资料信息反演成对预报有用的信息,然后再做出准确的预报,是更具挑战性的一步。预报天气预报难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。

一是我们所采用的计算模型能不能反映真实的天气现象。比如说,青藏高原的南坡很陡,放到数字模型里就会引起间断,但现实中,大气却很安稳地爬过去了;

二是大气里面发生的物理过程到底是什么?这要受到地形等多种条件的影响,就好比说我们预报台风,在海上的路径比较准确,但到了陆地上地形复杂,预报就更难了,一差就会差出上百公里;

三是气象观测资料本身也有误差,信息本身的一个小误差反映到未来的预报中就会差别很大,所谓“差之毫厘、谬之千里”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,我们现在做得更多是着眼于第三方面,获取更多、更准确的资料,才能为准确预报提供基础。

现在我国暴雨预报水平

现在我们听到的预报,大多是定性预报,也就是说只能预报某一个大范围内形成了暴雨的条件。但要做到定点、定时、定量的准确预报,还很难,尤其是暴雨的临近预报。

微观了解太少了。暴雨云团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,我们没有很好的手段观测到。就像刚才提到的武汉那场大暴雨,我们只知道下了多少雨,但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下这么大的雨。这也是我们国家“973”项目中暴雨研究的方向之一,只有深入研究暴雨形成的机理,才能更好地提高预报水平。

从世界范围来看,暴雨预报都是一个大难题。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,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一套评估预报水平的科学体系,所以正确评估我们国家的暴雨预报 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,还是有一定难度的。但就最简单的方法来对比,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,我们的临近预报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,至少要低5个百分点。至于说龙卷风,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预报,而在美国是把它当成一项重要业务开展的。

预报上的差距是什么造成的

预报上的差距,归根结底都可以看做是科学研究的水平问题。我们对暴雨的认识不够,是因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手段还不足,但这些也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。即便是在中国,各地的预报水平也有差别。一个地方的预报水平取决于两个方面,一是设备,二是预报员的水平。中央气象台只能提供大范围的预报,具体到某一个地方,还是要看当地的预报水平。

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,我们研究气象的人,可能更多关注大气变化,对地表、岩石圈、海洋以及人类活动等其他因素研究不够,这就会影响整体预报的水平。不管怎么说,未来的预报就是要朝着定点、定时、定量的准确性发展,为的是争取更多的减灾防灾时间。

现在,我们对突然发生的暴雨、台风灾害至少有提前1个半到2个小时提供临近预报的能力,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到6个小时或者12个小时,甚至更长时间,这样政府和人民就有更充分的时间准备应对灾害。但就目前来看,可以说,要准确预报暴雨,依然是比较困难的。

(关注暴雨,就请关注本站暴雨专题 )

暴雨天气在预测上有什么难度?
扫码关注公众号

暴雨天气在预测上有什么难度? 第2张
扫码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