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五花八門最初來源於什麼 五花八門的由來起源

導語:現在我們經常會用到“五花八門”這個成語,即一般用來比喻花樣繁多或者是變幻多端。當然,這個詞一開始並不是只有這個含義,是後面慢慢演變成現在這個意思。那麼,你知道成語五花八門最初來源於什麼嗎?到底五花八門的由來起源是啥?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。

成語五花八門最初來源於什麼

成語五花八門最初來源於什麼 五花八門的由來起源

五花八門起源

古代兵法。在古代兵法上記載“伏龍以西,群峰亂峙,四布羅列,如平沙萬幕,八門五花”這大概是最早五花八門的意的含義了,五花就是指的五行陣,而八門就是八門陣。

除了陣法之外,在古代,“五花八門”也被具體指定為幾種特定的行業:

五花:

金菊花:賣茶的女子;

水仙花:酒樓上的歌女;

火棘花:玩雜耍的藝人;

土牛花:挑夫;

木棉花: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。

成語五花八門最初來源於什麼 五花八門的由來起源 第2張

五花八門

八門:

所謂“八門”是指在市場擺地攤,靠口巧舌來掙錢吃飯的生意人,即:金、皮、彩、掛、橫、蘭、榮、葛。

一門金(一說巾)——“金點”是江湖藝人管相面算卦的總稱。有啞金、啃子金、戧金、袋子金、老周兒等等。

二門皮——“皮”行是賣藥的總稱。這行又叫“挑漢兒的”。按所賣藥的不同,分別稱為:挑招漢、挑頓子漢、挑爐啃、挑罕子、挑柴吊漢、挑將漢、挑粒粒、挑薰子漢的等等。

三門彩——“彩”是彩立子。凡是變戲法的,皆稱為“彩立子”變洋戲法的叫“色唐立子”。

四門掛——在市場、廟會練把式賣藝的,江湖人調侃兒叫他們為“掛子行”。分為:支、拉、戳、點、尖、腥等等。

五門橫——劫道、行竊之人。大到各類山賊馬匪,小到市井中偷摸搶劫。

六門蘭——說相聲的。江湖人管說相聲的調侃兒叫“團春”的。

七門榮——搭篷扎紙的。扎紙,又稱紙紮、糊紙、彩糊,融匯剪紙、繪畫、草編、竹扎、裱糊為一體。家裡辦喪時購置燒給死者。

八門葛——唱大鼓的。江湖人管唱大鼓這行調侃兒叫“柳海轟”的。有奉天調、樂亭調、西河調、梅花調、梨花調等。

從以上的解釋來看,五花八門更多是指清朝時期的各種職業。

成語五花八門最初來源於什麼 五花八門的由來起源 第3張

五花八門

“五花”、“八門”一度被用來代指“士農工商”等主流職業外的市井底層職業從業者,這些職業從事者多被社會所輕視,所以五花八門也就有了貶義。如今,它已成為常用的中性詞。

成語典故:

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2回:“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,簪了雉羽,穿極新鮮的靠子,跑上場來,串了一個五花八門。”

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北伐途次》:“湖北的省政府在當時真正是一種魚龍漫衍的“模範政府”,那個委員會五花八門地是什麼人品都有。”

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正鬥到深處,尹雄把旗一展,忽變為三才。三才以一攻二,以二攻一。亦如兩儀。然後五花八門,次第生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