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為什麼簡稱皖 安徽簡稱皖的由來意義

導語:每個省份都有相應的簡稱,其中安徽省的簡稱為“皖”。相比於其他直接用首字母作為簡稱的省份,安徽的簡稱確實有些難以理解,到底這個“皖”字對安徽有什麼意義?安徽為什麼簡稱皖?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安徽簡稱皖的由來意義。

安徽為什麼簡稱皖 安徽簡稱皖的由來意義

安徽為什麼簡稱皖 安徽簡稱皖的由來意義

安徽簡稱

據《清史稿》記載:清初以前,安徽、江蘇(包括現在的上海市)是一個省——江南省。到康熙六年(1667),清政府為了減輕“吏事繁宂”,把江南省一分為兩,設安徽、江蘇兩省;乾隆二十五年(1760),又正式定省會於安慶府治懷寧(即現在的安慶市)。由於安慶府境內有皖山、皖水,春秋時還有皖國,所以從那時起,安徽省又被簡稱為“皖”。雍正十三年(1735)以後,安徽省由原管轄的七個府,三個直隸州,增至八個府(即安慶、徽州、寧國、池州、太平、廬州、鳳陽、潁州)和五個直隸州(即滁州、和州、廣德、六安、泗州)。這樣,人們便把擁有八個府的安徽稱為“八皖”。

在中國,類似這樣稱謂的還有好幾個省。如福建稱“八閩”,廣西稱“八桂”,湖南稱“三湘”,陝西稱“三秦”等等。

“八皖”一詞為何在詩詞、楹聯中最為多見呢?個人認為,主要與詩詞、楹聯需要嚴格對仗有關。宿松縣文昌殿有一副聯:“鑿山外,聳出文峯,星入文昌,八皖文光射牛鬥;大江中,憑臨天塹,勢參天半,一枝天柱拱龍湖”。作者賀欣是前清進士,那時候他就用了“八皖”一詞,可見“皖”或“八皖”作為安徽的簡稱,由來已經很久了。

 安徽歷史沿革:

安徽為什麼簡稱皖 安徽簡稱皖的由來意義 第2張

安徽

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,省名取當時安慶、徽州兩府首字合成,因境內有皖山、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。

安徽分屬不同的部落(揚越、百濮)和諸侯國。

西周出現了吳國、六國、舒國4個諸侯國。東周出現了越國、楚國、吳國、蕭國、桐國5個諸侯國。春秋期間(前770年-476年),分屬宋國、楚國、蔡國、徐國。

秦代實行郡縣制,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、九江郡,以北分屬泗水郡、碭郡、陳郡。秦末至楚漢相爭期間,增置鄣郡、衡山郡、廬江郡,併為九江、西楚、衡山等諸侯國分領。

西漢,安徽先後分屬為淮南國、廬江國、衡山國、六安國、荊國、淮陽國、樑國。東漢,省境長江以南屬揚州,以北屬徐州、豫州。

三國鼎立期間,分屬孫吳、曹魏二國。

東晉時期,淮北地區分屬“五胡十六國”中的劉漢、後趙、前燕、前秦、後秦、後燕等國,常守舊制,仍為徐、豫(含東豫)2個州分領。宋、齊、樑、陳均先後收復過淮北地區,領有江南地區,並長期以江淮地區為南北紛爭的戰場。陳朝後期則以長江為限,江淮及以北地區分屬北齊、北周。南朝後期,安徽長江以北先後分屬北魏、東魏、北齊、北周。

隋統一中國後,境內分置廬江、譙郡、汝陰、淮南、鍾離、戈陽、同安、宣城、新安、歷陽。唐分中國為十道,安徽分屬河南道、淮南道、江南東道。

五代十國時期,淮北地區先後分屬後梁、後唐、後晉、後漢、後周,南方(含江淮、江南地區)先後分屬吳國和南唐國。

北宋政和元年(1111年),分屬江南東路、京西北路、京東西路、淮南西路、淮南東路5個路。宋室南渡,宋金對峙,金人據有淮北,南宋據有淮南、江南。元代實行行省制,安徽先後分屬江浙行省、河南江北行省、江淮行省。

明朝,屬南直隸,安徽分屬廬州府(合肥)、鳳陽府、安慶府、太平府、池州府、寧國府、徽州府、徐州府、滁州府、和州府、廣德府。鳳陽府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。

清初滅南明,廢南京,以南京原轄區域改設江南省。康熙六年(1667年),分江南省為江蘇(含上海)、安徽二省,安徽省(巡撫衙門駐安慶)轄廬州府(今合肥)、安慶府、徽州府、寧國府、池州府、太平府、鳳陽府、徐州府、廣德府、和州府、滁州府。這是安徽建省之始,取安慶、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,簡稱“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