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秒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

導語: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,曾經冬至被看做是歲首,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春節一樣代表一年的開始。後來冬至作為節日的意義逐漸弱化,只有作為節氣的意義還被我們沿襲至今。然而就是現在我們對於冬至的傳承也是在簡化,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,具體到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秒我們都做了詳細的介紹。

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秒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

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秒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

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

 2019年12月22日12:19:18

冬至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~23日,具體的時間每年都不同。冬至,又稱“長至”、“一線”,意指這一天中國所處的北半球白晝最短,以後每天白晝漸長,“日短之至,日影長之至”,故稱為冬至。大雪後十五日.斗柄指子為冬至,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二百七十度,陰氣達到極致,陽氣開始生髮,太陽直射南迴歸線,北半球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,南半球則正好相反。

按農曆曆法,全年二十四節氣中有八個標誌陰陽四時始末的節令,即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、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。舊時,每逢此八個節令,都要舉行祭祀、遊樂活動。冬至後陰氣達到極點,陽氣開始上升,古人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的福祉,所以把它定為一年節令的開端。先秦以冬至為歲首,君王每逢冬至便不再過問國政,百姓也可以在家聽五天音樂。漢朝時稱“冬至”為“日至”,官場要舉行賀節之儀,並放假休息,民間要給父母尊長拜節。唐朝時,“京師最重此節,雖至貧者,一年之間,積累假借,至此日更易新衣,備辦飲食,饗祀先祖”。《乾淳歲時記》説宋朝“冬至三日之內,店肆皆罷市,垂簾飲博,謂之做節”。《豹隱紀談》中説:“吳門風俗多重至節,謂曰肥冬瘦年,互送節禮”。《帝京歲時紀腳記載:“長至,南效大祀,次旦百官進表朝賀,為國大典。紳耆庶士,奔走往來,家置一簿,題名滿幅,傳自正統己巳之變,此禮頓廢。然在京仕宦流寓極多,尚皆拜賀。預日為冬夜,祀祖羹飯之外,以細肉餡包角兒奉獻。諺所謂‘冬至餛飩夏至面’之遺意也”。由此可知,直至明朝正統己巳年以前,冬至節一直是十分熱鬧。明代宗時官方不再過冬至節,但民間還一直沿襲舊俗。

冬至,不但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,也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,冬至俗稱“冬節”、“長至節”、“亞歲”等,因此冬至可謂是眾多節氣中最為豐富多彩的一個。冬至,歷來就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,至也被稱為“冬節”、“長至節”、“亞歲”、廷和民間都十分重視。

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秒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 第2張

冬至吃什麼

冬至吃什麼

冬至吃什麼-食狗肉

傳説當年劉邦被匈奴單子圍困於平城,無糧可供充飢。冬至這一天,劉邦手下大將樊噲弄到一條狗殺了送給劉邦吃。劉邦為了不忘被匈奴圍困之仇和大將樊噲的功績,回到長安後,每年冬至必食狗肉。民間效仿便有冬至食狗肉的習俗。至今日,此習俗仍在長江中游部分地區及兩廣一帶流行。

狗肉性温,可補中益氣,温腎助陽。在冬天最寒冷的冬至這一天食狗肉,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熱量,達到既禦寒又進補的目的。

冬至吃什麼-冬至餛飩

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。民間在冬至日有吃餛飩的習俗。

冬至食餛飩的習俗大約盛行於宋元時代。宋代陳元靚在《歲時廣記》中説:“京師人家,冬至多食餛飩。”南宋人周密在《武林舊事》中描繪杭州人過冬至節時説:“三日之內,店肆皆罷市,垂簾飲博,謂之‘做節’。餉先則以餛飩,有‘冬至餛飩年博t《’之諺。貴家求奇,一器凡十餘色,謂之‘百味餛飩’。”。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,常以冬至為曆元,此時被看作是天體運行之開端,在此之前,古人認為宇宙是處在一種渾沌的狀態,即“天地渾沌如雞子”。《燕京歲時記》解釋餛飩成為冬至食品時説:“大餛飩之形,有如雞卵,頗似天地渾沌之象,故於冬至食之。”由此可以看出,冬至這一天吃餛飩,是為紀念天地之變化,宇宙運行。

冬至吃什麼-紅豆粥

冬至日吃紅豆粥之俗,一千六百多年前已有,據説是為了預防瘟疫。南北朝時樑人宗懍在《荊楚歲時記》中説:“共工氏有才子,以冬至日死,為疫鬼,畏赤小豆,故冬至作粥以禳之”。

冬至吃什麼-冬至粥

冬至日朝鮮族民間傳統飲食是每家都要吃小豆黏米麪丸子粥,稱“冬至粥”。因丸子大小像小鳥蛋,故亦稱“賽爾心粥”,即“小鳥蛋粥”。民間認為冬至若不喝冬至粥,則容易生病和衰老。有的人家在黏米丸子裏放一枚小硬幣,吃到者被認為有福氣。

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秒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 第3張

冬至吃餃子

 冬至吃什麼-羊肉餃子

在河南、蘇北、山東等地,有“冬至吃水餃,不再凍耳朵”的民間諺語。這些地區的人們在冬至日有吃羊肉水餃的習俗。

東漢時,有個叫張仲景的醫生醫術十分高超,對許多疾病都能做到藥到病除。有一年,他的家鄉天氣十分寒冷,許多人的耳朵都生了凍瘡,求醫者絡繹不絕。張仲景吩咐弟弟在院中搭起個棚子,在棚中盤一大鍋,把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物一併放在鍋中熬煮,再把用麪皮和羊肉包成的“嬌耳”(即水餃)放到鍋中煮熟。每個生瘡者可領一碗藥湯和兩個“嬌耳”。張仲景將之稱為“祛寒嬌耳湯”。病人吃了祛寒嬌耳湯之後,只覺得渾身漸漸暖和起來,兩耳也發熱,凍瘡很快就好了。

因張仲景施捨“祛寒嬌耳湯”的日子恰好是冬至,而他又在冬至日去世,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水餃。冬至吃羊肉水餃可驅寒進補,此習俗在豫、魯、蘇、皖等地一直流行。

 冬至吃什麼-圓仔湯

台灣人在冬至日有吃“圓仔湯”的習俗。在冬至日前夜,家家户户要做紅、白兩種米圓,稱之為“冬節圓”。大約在吃過晚飯後,全家老少圍在一張大桌子旁搓圓仔。冬至清晨,家家以煮熟的圓仔湯三碗或五碗供奉廳堂、井頭、灶頭等,並備牲醴祀神。一方面敬神,一方面向祖宗報告冬天的來臨,然後全家吃圓仔湯,意味幸福團圓和添歲。

冬至養生注意事項

今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點幾秒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 第4張

冬至養生注意事項

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一生活起居

冬至養生第一步就是體現在生活起居上。我們應該要早睡晚起,等待陽光出現後再出來活動為宜。同時,也要穿好貼身保暖衣物,以抵禦寒氣侵襲。另,若是在冬至時節前後能睡好午覺,在養生中具有重要作用,既能保養神氣,也能勞逸結合,達到養生的目的。

冬至養生注意事項二保持室內通風順暢

冬至氣候寒冷,氣温低下,不少人為了防寒保暖,在家的時候習慣緊閉窗户,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行為。若長時間待在不通風的室內,室內的二氧化碳就會急劇增加。在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,消化道排除不良氣體等,將會導致室內空氣質量大大下降,從而會使人在這樣環境中出現頭暈、食慾不振等現象,不利於人體養生。因此,冬至應該儘量開窗換氣,保證室內擁有一定量的新鮮氧氣。

冬至養生注意事項三固本護氣

冬令氣候趨寒,天地陽氣潛藏,應之人體,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鋭的最佳時段。在這個階段,人類不僅僅在起居方面注重養生,也應重視飲食、藥物的冬令進補。

藥物養生應以固先天之本,護後天之氣為主。所謂“先天之本”即腎為先天之本,生命之根。腎氣充盛,機體代謝能力強,人的衰老速度緩慢;所謂“後天之氣”指脾胃為後天之氣,又是氣血生化之源,機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都靠脾胃供給。

因此,這個季節的藥物養生應以固護脾、腎為重點。用藥要遵循一下原則:多補少瀉;藥宜平和,藥量宜小;注重脾腎,兼顧五臟;分類論補,調整陰陽;掌握時令,觀察規律;多以丸散膏丹,少用水煎湯劑;藥食並舉,因勢利導。這有遵循這些用藥原則,才可以真正做到補偏救弊,防病延年。